阅读历史 |

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95(4 / 5)

加入书签

中等士人出身的栋梁之才。但只要肯从军报国,为大业出力,就是好事。你帮我安排和王裕之的见面,必要的时候,我要备足聘礼,亲自上门去请他,我知道,士人还是很吃这套的。”

刘穆之摆了摆手:“这个就不必了,这回王裕之来投靠你,本身就是要表明一个主从的态度,如果你去请他,就表明你起码没有在这些高门世家之上,这个态度很重要,所以,让王裕之主动来你这里,然后你表现得客气一点,也就行了。”

刘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,突然说道:“那孟昶手下的另一位世家子弟是谁,他又是怎么让谢晦和此人投入他的幕府的?”

刘穆之笑道:“是那楚军大将傅弘之的族弟,大晋名臣傅咸的孙子,傅亮。”

刘裕双眼一亮:“就是那个曾经给郗超亲口称赞的神童傅亮?”

刘穆之点了点头:“正是此人,北地泥阳傅氏,乃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,在后汉黄巾之乱时曾有名士傅燮,忠义无双,赢得千秋美名,其后人傅玄,傅咸等,也是累仕两晋,是著名的官员。傅弘之那一支原来一直留在泥阳老家,后来迁居荆州,虽然同姓傅,但已经没了太大的关系,就象你我五百年前的祖先都是一家人,但现在不算同族。”

刘裕点了点头:“是的,这个傅亮的名声,连我都听过,传说当年郗超与其父亲傅瑗交好,去他家时,他和哥哥都不过五六岁的小孩,郗超派左右突然上前脱掉了他华丽的外衣,而傅亮却毫无可惜之色,仍然不卑不亢地站立,与其号啕大哭的兄长形成鲜明对比,当时郗超就对其父说,你这小儿子将来必成大器。此事在你我初投北府时很有名,这么多年过去了,这个当年的小神童,也长大成人,出来做官继承家业了,只是他原来好像是在桓谦的手下做事吧,我以前还在桓谦军中见过他呢。”

南燕黑手疑拓跋

刘穆之微微一笑:“你当时不也在桓修的手下任参军吗?桓楚篡位,生活不还是得继续,难道还不当官了?何况傅亮只是给授了秘书监一职,去整理馆藏资料罢了,桓玄谈不上重用他。但是孟昶,对傅亮的能力很了解,一当丹阳尹,就亲自上门征辟了他。就象对谢晦一样。这两个年轻人名声在外,堪称新一代世家子弟中极为优秀的后起之才,在各种士人间的评定中都很靠前,孟昶一出手就拿下了他们,算是不小的成就了。”

刘裕微微一笑:“孟昶都知道他们的名声和本事,你不会不知道,那为何你不抢先把他们收归府中呢?胖子,你又有什么谋划和打算?”

刘穆之平静地说道:“现在的情况有点微妙,要按你说的,保持和刘毅的平衡,给他点面子,就不能现在直接出手去争夺最优秀的世家子弟。再说,我是主薄,是你府中之人,而孟昶是建威将军,有开幕之权,你直接去拉人显得你要强压刘毅,而我去招人又档次比孟昶稍差一点,所以,现在要保持和气,就不能在这样的小事上跟刘毅起了冲突,不然他放着孟昶这个盟友在后面京城坐镇,而我们却出手拉人,会影响前方的刘毅心态的,万一为此误了追击桓玄的大事,可就麻烦了。”

刘裕点了点头:“你是说,以后再想办法把这二人弄来?”

刘穆之微微一笑:“优秀的人才,总是会待价而沽的,现在你和希乐这些大将们在征辟世家子弟应幕,但他们自己也会选择,找一个最有前途,也最适合自己的主公。就象孟昶选择了刘毅,而我和羡之选择了跟你一样。老实说,象王裕之这样的人,虽然辈份高名气大,但多是只有诗词文章的本事,要让他独当一面,运筹帷幄,他是不足的,但是谢晦和傅亮这样的人,如果看到王裕之也得到了重用,他们会心动的。归根到底,只要你能牢牢掌握着最高大权,压住希乐,无忌和孟昶,那他们早晚也会来投奔你,而不是一直跟着他们的。”

刘裕笑道:“那看来我应该也给你早点找些立大功的机会,让你也能单独开府建幕,这样你可以公开地给我招纳不少优秀人才啦。”

刘穆之摆了摆手:“此事万不可行,寄奴,现在授予将军的,是建义之中立下大功的人,也是加入京八党的核心成员,京八党有规矩,非核心党员不得出将入相,我虽然参与了起义,但并不是策划之人,所以不能授将军之职,这是你亲手立下的规矩。以后我要立功是以后的事,但现在,你不能坏自己的规矩。”

刘裕收起了笑容,正色道:“多谢你的提醒。不过,下面的大战不知道还要等多久,打完桓玄之后,恐怕要收兵好几年,我怕你没有机会立功,长期做我的幕僚而不是有个正式的高官,恐怕对你直接招收人才不利啊。”

刘穆之轻轻地叹了口气,他的神色变得异常严肃:“只怕,一场大战,不可避免了。”

刘裕微微一愣,讶道:“除了打桓玄,现在还能有什么大战,难道,是妖贼卷土重来了?”

刘穆之摇了摇头:“比桓玄和妖贼加起来还要可怕,南燕那里,出大事了!”

一个时辰之后,刘裕的眉头紧紧地锁着,刘穆之看着他的模样,轻轻地叹了口气:“阿兰暂时还是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