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年代: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112节(2 / 3)
进司。
电话是打到系里的,当时刘欣雨正在上课,这堂课之后还有两堂听力和口语的助教课。
既然引进司有请,后面的两堂课自然不可能再让刘欣雨上了,系主任另外安排了代教的老师。
引进司办公的地方离京大有些距离,骑自行车虽然比较方便,但是路程远骑自行车太费时间,刘欣雨选择坐公交车去引进司。
经过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公交,当刘欣雨赶到引进司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中午了。
王司长正好有空,很快刘欣雨就被带进了司长办公室。
“小刘同学,我们又见面了!来,坐下说话。”王司长指了指沙发道。
刘欣雨大大方方地道了声谢就在沙发上坐下,认真地听王司长介绍今天请她过来的原由。
“因科研需要化工学院从德国引进了一台机床,由于是翻新的旧设备,所有资料都是德文,偏偏化工学院没有精懂德语的老师。
他们找引进司帮忙,但是引进司懂德语的同志本来就有限,他们个个都有十分繁重的翻译任务,实在抽不出人员去化工学院。
想请你帮个忙,尽快帮化工学院把资料翻译出来,让机床早日发挥作用。”王司长简明扼要地说明事由和要求,然后静静地看着刘欣雨。
刘欣雨心里微微有些犹豫。
她不是不想帮这个忙,而是翻译德语资料她没有那么大的把握。
要是英语和法语,她肯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,德语嘛,她真的只能算是刚刚起步的初学者。
她之所以能够胜任上次那份工作,主要还是有赖于她能与德国专家用英语或法语进行交流,如果完全用德语,那份工作完成的难度就要提升好几倍。
再说,她不熟悉机床方面的术语,翻译的难度自然更大。
王司长久不见刘欣雨回答,以为她是在担心自己的学业,连忙说道:“虽然化工学院那边希望越快越好,却也不会影响你的课业,当然要把你的课业放在第一位。在完成课业的前提下,尽可能早地将资料翻译出来。”
王司长都说到这个份上了,再不开口就说不过去了,刘欣雨连忙摇了摇头道:“功课关系不大,助教的事系里肯定会安排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代教,只是我的德语并没有那么好,机床的术语我也不了解,只怕会让您失望。”
“你的德语再不好,也比化工学院那帮人要强得多,至于机床的术语,你也不用担心,化工学院那边会安排两个学生协助你。”王司长终于明白刘欣雨为何会迟疑,笑着说出了化工学院那边的安排。
好吧,那就试试吧,就是不知道化工学院那边会安排什么人来协助自己。
得到刘欣雨肯定的答复,王司长松了口气,给化工学院那边打了个电话,说明了情况,打算让化工学院来引进司接人。
刘欣雨连忙摇头,表示不用化工学院来人接她,她自己直接过去就可以了。
王司长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可以,于是让秘书给刘欣雨开了引进司的介绍信。
刘欣雨拿到介绍信,就要告辞离开。
王司长却喊住了她,非要请刘欣雨在引进司吃顿便饭。
引进司这里有好几个单位,自然是有食堂的。
这会儿的确已经到了中午的饭点,刘欣雨想了想没有拒绝,跟着秘书去食堂吃了顿工作餐。
下午刘欣雨是有课的,不过系主任知道她来了引进司,自然不会算她旷课,于是吃过午饭,谢过王司长的秘书,坐上公交直奔化工学院。
刚才秘书把介绍信交给她的时候,刘欣雨仔细地看过一遍。
需要德语翻译的是化工学院机械系,也就是张洪亮所在的系,不知道这台机床是不是张洪亮参与的那个科研项目所需要的。
如果是,安排来协助她翻译的两位同学中会不会有张洪亮呢?
这样一想,刘欣雨的心里难免多了些许期待。
在京城读书一年多,刘欣雨来化工学院得次数不算多,却也来过五、六次,特别是变个学期开学之初为了帮张洪亮请假短短时间来了两次,而且每次来的都是机械系。
对于机械系的大楼当然不陌生,进了校园直奔机械系。
这时已经是下午上课的时间,校园里走动的人并不多,机械系大楼里除了老师讲课的声音和学生们的窃窃私语,还是比较安静的。
刘欣雨找到系主任办公室。
办公室门开着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同志正埋头写着什么,这位应该就是她要找的机械系的杨主任了。
刘欣雨轻轻敲了敲门,老先生连头都没抬,说了声“请进”继续埋头书写,片刻之后大概察觉到敲门的人并没有进来,这才抬头看了过来,发现是个陌生的小姑娘,目光中有着疑问,仿佛在问“小姑娘是不是找错地方了”。
刘欣雨从容地走向老先生,微微一笑问道:“您是杨主任吧。”
老先生点头:“没错,我姓杨,是机械系的主任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