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3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二人共忆往昔。

忽见有宫人躬身,形色匆匆,皇帝兴致正高,摆摆手:“……何事?”

小太监忙不迭跪下:“并无大事,只五皇子身子不适,先行回宫了。”

皇帝兴致缺缺,挥袖命人退下:“由着他去。”

小太监弯腰退下,心中暗叫倒霉。

又想着五皇子果真是最不受宠的一位,皇帝问都不问一声。若换了长安郡主身子抱恙,皇帝定不似这般气定神闲。

一路碎碎念,垂眼小声嘟囔,无意撞到一人,小太监连连跪下。

却是沈鸾身边的绿萼。

绿萼眉眼紧张,视线慌乱在人群中搜寻,只抬手唤人起来。

“无事,你起来吧。”

找不到人,绿萼失望收回视线,目光重回小太监身上,“你在这守了大半天,可曾见过郡主身边的茯苓姑娘?”

小太监细细回想,终是摇头:“未曾。”

“这可真是奇了。”绿萼拢眉。

一路走一路寻着人,然直至回到宴上,仍是不见茯苓的身影。

沈鸾笑望她:“你找什么呢,见你转悠半天了。”

绿萼福身:“茯苓那小蹄子,也不知道哪里疯去了,奴婢找了这半日,也不见她身影。”

沈鸾不以为然:“兴许还在宫外晃悠呢,我放了她半日假,难得她今日兴致好,由着她去。”

绿萼仍皱眉:“那也不能这般,郡主身边总要有人伺候的。”

“我身边有你就够了,再不济,还有其他宫人。哪就真缺了她这半日假。”

绿萼无法,只能福身应了声是。

然一直到宫宴歌停乐止,仍不见茯苓的身影。

绿萼心下狐疑,茯苓虽爱玩,但也知道分寸,断不会在宫外晃悠这般久。

蓬莱殿灯火通明,绿萼穿藤引树,自曲折游廊穿过。

廊檐下铁马摇曳,敲碎夜色的安静。

沈鸾端坐于高软席靠背拐子纹太师椅上,鎏金开光双耳三足铜香炉燃着袅袅藏香,然却怎么也抚不平沈鸾心中的愁绪。

云堆翠髻,沈鸾一双纤纤素手揉着眉心。

闻得有人掀帘进屋,沈鸾当即从椅子上站起:“如何,找到茯苓了吗?”

绿萼愁容满面,摇头:“未曾。”

沈鸾双眉紧皱,丝帕揉成一团,她低喃:“怎么会?”

今夜满城同乐,又无宵禁,满京城年轻的世家公子并各家小娘子,皆相约出行,同游江边。

茯苓瞧着有趣,遂和沈鸾要了半日假。

然约定时辰已过,茯苓却迟迟未归。

绿萼扶着沈鸾坐下,又着人取了滚滚的姜茶来:“郡主喝一两口,祛祛寒。适才在江上吹了风,小心受寒。”

……江上。

沈鸾忽而记起,自己最后一次见着茯苓,便是在画舫上。

官窑青瓷茶碗在案几上发出清脆声响,沈鸾沉声:“绿萼,你找人沿岸问问,当时江岸两侧,可有看见……”

倏地,门外传来宫人紧张的声音。

“郡主,五皇子身边的李贵公公求见。”

五皇子?

裴晏?

沈鸾双眉紧拢,只觉得心烦意乱:“不见,就说我歇下了。”

小太监仍归于门外月台上,他操着尖细的嗓子:“郡主,李贵公公说,是和茯苓姑娘有关。”

……

雾霭沉沉。

寒风凛冽,数十名宫人手提羊角灯,浩浩荡荡。

沈鸾坐于步辇上,催促宫人疾行。

绿萼加快脚步:“郡主,既知道了茯苓在明蕊殿,也可稍稍放宽心。”

至少,不是叫歹人带了去。

沈鸾眉心作疼,在她眼中,裴晏比歹人好不到哪里去。

高高宫墙伫立,长安郡主的步辇,最后在明蕊殿停下。

沈鸾抬首望,高高的牌匾上龙飞凤舞写着三个大字,底下一对石狮子高耸,宫人手持戳灯,安静侍立在一旁。

几株红梅晃悠,暗香浮动。

沈鸾凝神细看,总觉得眼前宫门熟悉,似曾相识。

像是……她已敲过上千回。

绿萼侍立在一侧,小声提醒:“郡主?”

沈鸾一双柳眉轻蹙,仔细端详左右一对石狮,她脚步趔趄,只怔怔望着宫门口几株红梅。

傲雪寒梅,迎风而动。

沈鸾面露怔忪,她忽的低声呢喃。

“绿萼,我以前……是否来过此处?”

她将心底疑虑道出。

绿萼愕然,不解其意:“郡主,宫门……不都是这般吗?”

沈鸾低喃:“……是吗?”

她皱眉,款步提裙,终跨入那道宫门。

明蕊殿亮如白昼,穿过影壁,遥遥的,便看见端坐于上首的裴晏。

一身玄色圆领家常长袍,裴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