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488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范小刀望向李轶,李轶这才点了点头,跟他确认了此事。

范小刀心中震惊。

他想起离开京城之前,太平公主跟他说过的那番话,难道她说的那些,都是真的?若真如此,传了出去,那可是震惊天下的大事。从薛成的表情来看,至少他是相信的。

当今皇帝,是西贝货!

而始作俑者,正是皇帝的贴身大太监,司礼监的总管赵铨。

薛家作为大明王朝的权贵世家,从建国之初,至今二百余年,始终替朝廷镇守北疆,也正因如此,陛下登基之后,与薛家联姻,娶了薛成的妹妹,也就是如今的薛皇后为妻,以来换取薛家的忠心耿耿。薛家也不负众望,这些年来,从未有过贰臣之心。据说,薛成与皇帝私交甚好,如今连他也产生了怀疑,范小刀不得不再次审视此事。

“你相信这封信的内容?”

薛成正色道:“起初有些怀疑,可是陛下的笔迹,我是识得的,之前,我几乎每年都要赴京与陛下述职、与陛下私宴,陛下对我练兵、镇守北疆之事也甚是关心,每每详细盘问许久,可栖凤阁案之后,陛下却与我变得逐渐疏远起来,每次回京请安,都求而不见,就算相见几次,也都隔在珠帘之后,所有谕旨都是赵铨传达,起初我也不以为意,可是如今看到陛下血诏,再回想这些年经历,令人不得不信。”

范小刀再次打量血诏。

这封信以朱砂写成,写得极为潦草。他曾见过圣旨,可是上面的书写,都是由司礼监的太监们代笔,陛下御笔,他却是从未见过。不过,在长生塔,陛下用了许仵作当做替身,看来也是有着这种传统的。

若当今陛下真如血诏中所写,那朝廷岂不要大乱?

范小刀不得不谨慎。

“大明有五位大将军,为什么是你?”

这时候,李轶忽然开口了,“因为太子和薛皇后。”

薛成是皇帝的小舅子,太子朱延的亲舅舅,所以,如果皇帝是假的话,真正利益受损的,则是太子朱延,如果想要解救皇帝,外人信不过,能够仰仗的只有定北大将军薛成。

范小刀问,“所以,你千里迢迢从京城来到天梁城,正是要将这封血诏交给薛将军?”

李轶点了点头,道:“这是陛下的要求。圣典之后,我潜入皇宫之中,一心想杀了皇帝,替我爹报仇,不小心被禁军察觉,我在皇宫之中东躲西藏,无意间闯入了一座宫殿,在里面,我遇到一个瘦骨嶙峋的老者,声称自己是大明皇帝,我仔细端详,察觉此人与当今陛下确实有八九分形似。起初,我以为他是个疯子,本来想杀他,可是他却从一处墙缝中,取出了定国神玺。他告诉我,当初栖凤阁案后,长乐贵妃离奇死亡,他派锦衣卫薛应雄严查此事,最终却查到了赵铨身上,本来想将其伏法,谁料他却与薛应雄勾结,发动兵变,将他囚禁在此处,又把他扶植了他的一个替身,成了傀儡皇帝,搬入西苑,对外则声称修仙问道,不理朝政,实则整个朝廷,却被赵铨和薛应雄牢牢掌控在手中。这些年来,他一人困在离火大牢中,只有一个聋哑老人送饭,见我到来,便亲自写了一封书信,让我交给薛将军。”

“离火大牢?据我所知,皇宫之中,并无此殿。”

李轶道:“就在栖凤阁废墟的一个枯井之中,里面有一条极为隐秘的秘道,形如迷宫,纵横交错,我也是无意间逃进去的。对了,那一条秘道的另一出口,就在你们六扇门!”

栖凤阁案之后没多久,一场离奇的大火,将此阁烧成了一片废墟。

从此之后,栖凤阁就成了皇宫禁地,没有皇帝的命令,谁也不得进入。如今栖凤阁已是满目疮痍,断瓦残垣,不堪入目。所以,这些年来,此处有个秘道,秘道中有个“离火大牢”,也从未被人察觉。

秘道?

范小刀听到这个词,第一时间,就联想到了他初入京城时要找的六扇门秘道。后来,杨得水曾告知秘道下落,因为种种原因,范小刀并没有进去实地勘测,如今听李轶说起此事,忍不住留了个心思。

六扇门秘道,直通皇宫!

杨青曾说过,自己的身世之谜,就在秘道之中。不过,却说得十分阴晦,结合李轶的这番话,范小刀不得不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想法。不管如何,等回到京城,自己一定会去探查个究竟!

经过今日之事,虽然有些疑点,范小刀却已猜到了个大概。

现在皇宫之中,有真假皇帝,赵铨控制了假皇帝,把持朝政二十余栽,而朕皇帝则被困在了离火大牢之中。当初,在地宫之中,当着宋金刚的面,真相几乎呼之欲出,赵铨却突施杀手,结果了薛应雄。

只是他不明白,既然赵铨控制的假皇帝,以假乱真,骗了朝臣和皇室二十余年,为何还困住真皇帝?

一刀杀了,岂不更省事?

其中肯定还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隐情!

范小刀道:“你们找我前来,只是为了告诉我这些?”

薛成道:“城外那些江湖中人,都不过是幌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