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361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现在他的工作重心,依然是跑官。

白守涛没收到钱,也不会尽心出力,杨得水苦等无果后,只能亲自出马。最近一段时间,他天天往刑部跑,尚书、侍郎他没有资格巴结,但下面的那些人,早已混成一片,没事儿就凑到一起喝酒,美其名曰为陛下寿典提前庆祝,又有谁能拒绝对陛下的美好祝福呢?

当然,身上的银两,也渐渐的掏空。

查案的事,自然落在范小刀、赵行身上。

昌平取意昌乐平安之意,在正德年间设州,下辖怀柔、顺义、密云三县,但依然由顺天府管辖。加之皇陵又设在此处,又有居庸关长城,是拱卫京畿的重镇,昌平无事,则京城高枕无忧,所以又有京城之枕的美称。

可是,最近昌平却不太平。

范小刀、赵行早上出京,傍晚时抵达昌平。

昌平城内,人人自危,天还没有黑,街上已没有了人,连往日最热闹的芙蓉街,也都没了踪迹。与京城的一片繁华相比,这里的夜晚,就如鬼城。知府于海龙收到公文,早已等候多时。

这两人来头不小。

虽然只是六扇门的从五品的提司,可一个是礼部尚书之子,另一个又是传说中的小皇子,于海龙又摸不透两人脾气,不敢有丝毫怠慢,带着通判、三县知县在在城门迎接,又摆高规则,在尚品楼上设宴接风。

赵行对此不屑一顾,道:“我们是来办案的,不是来吃饭的。时间紧迫,先谈案子。”

于海龙一听,连连告罪,于是将二人迎入知府衙门。

这个于海龙,倒也是个务实的官员,虽也是书生出身,但性格豪爽,又曾当过游侠,所以对江湖之事也颇熟稔。见他们如此,干脆通知后厨做了几碗馄饨,众人边吃边谈。

案子没有告破,但是卷宗却整理的极细致。

每个案子的受害人、生活习惯、临死前的行程、案发现场及邻里相亲走访等记录的十分翔实,倒也节省了不少调查的时间。两人将卷宗粗略翻了一遍。

一个月,七条人命。

有僧人、有妇孺、有妓`女、有乞丐,还有富商。

作案地点,也不固定,有在桥头、有在青楼、还有在家中。

虽然被害人身份不同,作案地点也不固定,但所有的案子,都是发生在夜晚,而且所有死者,被发现之时,全身腐烂,双眼被挖,内脏被掏空,死状极为残忍。

知府于海龙、通判胡伦都在旁边陪着,遇到什么不清楚的问题,会解释一番。

两人翻完卷宗,已是深夜。

对案情有了大概了解,范小刀问,“那七人的尸体,现在何处?”

于海龙道,“事关重大,案件又没有告破,现在尸体都在义庄内供奉。”

范小刀道,“今日时候不早,几位大人也该歇息了,明日,我们先验一下尸体吧。看不能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。”

于海龙见状,起身告辞,临行前,噗通一声,跪在二人面前,通判也跟着跪了下来。

于海龙道:“久仰二位在京城中的大名,知道两位捕头都是干实事、有本事的人,昌平城发生了这种案件,如今城中百姓人人自危,我身为父母官,却无能为力,深感悲痛,恳请两位捕头能将凶手捉拿归案,给昌平百姓一个交代!”

两人连忙搀扶。

赵行道:“我们身为捕快,查案捉凶,乃分内之事,大人不必多礼,快快请起!”

待众人走后,赵行问,“你怎么看?”

“这七个受害人,死在深夜,死法相同,身份又不一样,像是随机杀人,不过,看卷宗的记载,他们的死法,是不是有些眼熟?”

赵行分析道:“身体被利器割开,内脏掏空,被发现没多久,尸体已经腐烂,像极了去年武林大会之时,点苍掌门余大地被害的情形。不过,当时,杀死点苍掌门的是大弟子白杰,他当时模仿的正是当时盛传的猫妖杀人案。可是,他们卷宗中,却没有提及这一点。”

去年夏天,京城中曾出现一宗猫妖杀人案,当时在京城中流传甚广,据说凶手是一个人形猫面的怪物,可是顺天府查了许久,也没有线索,最终不了了之,成了悬案,顺天府将公文给到了刑部,将此案凶手归结为猫妖,结果被朝廷一顿训斥。

这次,作案手法、死者方式,与去年的记载,有高度相似,但是却没人再提猫妖的事了。

范小刀问,“你相信,这世间有猫妖?”

赵行道:“以前不信,现在我对此持怀疑态度。”

本来,两人不相信这世间有什么怪物,可是在神殿之中,他们的那一番遭遇,还有那些冥将,群魔乱舞的怪物,让两人改变了先前的认知。只是,那些“东西”都被封印在了结界之中,根本没有机会出来。

除非,神殿里面发生了变数。

范小刀道:“看来,于知府的话,也没有说尽啊。”

“毕竟之前出过事,也很正常。不管如何,明日验尸之后再说,早知如此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