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251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八字须谄媚一笑,“哪里敢啊,我们都是正经的生意人。大半夜,官爷为了朝廷,为了百姓如此辛苦,我们感激涕零,所以冒昧送些茶钱,不成敬意。

军官冷笑道,“怎么?你以为区区两片金叶子就能贿赂我们?”

八字须微微一愣,这是嫌少啊?又取出五片金叶子,不经意的递了过去,军官这才道,“这还差不多。”说话间,语气也缓和了许多,“最近江南水路,走私盐茶丝铁的贩子愈发猖獗,我们奉命在此检查,你们船上运得是什么货?”

八字须道:“是我们商会从金陵采来的生丝,在官府备过案了。”

军官打量着楼船,目光落在船舷处的那一口红衣大炮上,眉头微皱,“这艘船是哪里来的?怎么会有这玩意儿?”

八字须道:“当年台州大捷,朝廷从倭寇手中缴获了十艘楼船,因为船身受损,朝廷又没钱支付其维修费用,于是将其中五艘在杭州拍卖,我们东家花了点钱,拍得了其中一艘,又几次修缮,当作客货两运船。”他又指着红衣大炮,道:“别看它油光锃亮,实际上就是聋子的耳朵,摆设,嘿!”

吃人家嘴软,拿人家手短。

那军官见他如此说,也没有追究。

八字须带着官兵去货舱查了一番,又把官府的凭证拿出来,最后给上船的官兵,每人拿了一吊钱,那军官这才作罢,命令放下铁索,让楼船通行。与此同时,藏在二楼的刀斧手,还有若干剑客,才松了口气。

自始至终,范小刀站在甲板之上,没有开口。

对方已经答应带他去铸币厂,若真被江南水师的人扣押,今夜之事,怕是难以成行。本以为是徐亭要对他们动手,原来是虚惊一场,想到此,一颗悬着的心,也就放了下来。

不过,本应在沿海一带活动的江南水师,出现在了这里,有些不合常理。

那群官兵回到战船,不多时,中间那一艘战船,向一侧移开,让出一条通道。

楼船缓缓从其余两艘船的正中央穿行,错身而过时,范小刀忽然在左侧的那艘船上,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。

赵行和李秣。

赵行怎么会在这里?

还有李秣,不是金陵守备军嘛,怎么会出现在江南水师的船上?

范小刀看到李秣时,李秣也在看他。

四目相对,李秣冲他微微颔首,又指了指船身的红衣大炮。这三艘战船,是江南水师的核心战船,每个船舷处,有三门红衣大炮,无论是威力还是数量,自己所乘坐的楼船,与对方根本不在数量级上。

若是三门战船,火炮齐发,怕是不用几发炮弹,这艘楼船便轰成碎片。

范小刀恍然。

这些人确实是徐亭的人,守备军副将李秣也在船上,在这里等着楼船通过,本来想要对他们动手,应该是赵行提前察觉到,阻止了他们。这也解释了为何罗成被抓时,赵行却没有了踪影。

楼船驶入了一条较细的支流。

江南水陆,纵横交错,星罗密布,若不是常年生活于此,或者有人带路,在这里很容易迷路,范小刀自诩记性不错,可是转了几个弯之后,便记不住了。有人上前道,“胡掌柜,还要赶一夜的路哩,夜间风大,不如到里舱歇息。”

范小刀见状,只得作罢,转身进了给他准备的一间客舱,客舱不大,却很精致。

一夜无话,天色渐亮。

有人来敲门,“胡掌柜,到了。”

范小刀走出舱外,那人送来洗脸水,净面之后,来到甲板上,只见船穿梭在一条河路中,两侧青山,相对而开,四周郁郁青青,河面上一片雾气蒙蒙。

目光尽头,是一处码头。

码头上停靠着几艘官船,抬头望去,五个大字铺面而来。

“江南铸币局。”

范小刀睁大眼睛,满脸的震愕之色。

江南铸币局?

不是说去制假钱的厂子嘛?那瞿某才怎么带他来到了这里?擦了擦眼睛,确定看到的五个字无误。

建国之后,朝廷将铸币大权收回,所有的铜钱,都由朝廷专属铸造,京城、太原和金陵设了三个铸币局,由于江浙一带最为富庶,设在金陵城郊外深山里的江南铸币局,也就成了天下最大的铸币工厂。目前天下流通的通宝,其中有一多半出自江南铸币局。

范小刀仔细比较过假钱和真钱,那些假钱,无论色泽还是做工,与江南铸币局的铜钱几乎一模一样,只是真钱是铜镍所铸,而这些假钱,是以铁镍铸造,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。

朝廷每年发行的铜钱,都有定数,由户部统一规划,所有铸造的铜钱,也都上交到户部,由户部统一调配。

范小刀心中大惊。

本来以为要对付的是一个铸假币的钱贩子,谁料对付却带他们来到了江南铸币局。

这是赤裸裸的官方造假!

二东家瞿某才早已等在船头,相互寒暄几句后,瞿某才带范小刀下船,上了一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