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236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赵行了解情况后,得知徐妙子无法立即返城,先派人回到金陵城报信,免得徐总督担心。

范小刀将这两日发生之事,与赵行说了,甚至连太平客栈发生的事情,也一并告知。

“徐妙子虽然已救了出来,但这件事从头到尾,处处透着古怪,能提前安插内应进去,又能买通守备军逃出城外,还有你口中说那些不明身份的江湖中人,能一下子聚齐这么多人,非常人之所能。”

范小刀问,“那个姓林的校尉,可曾审过?”

赵行道,“得到你消息,我连夜出城了,哪里来得及?再说,此人是守备军的人,就算要审,也轮不到咱们。”

这个案子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布局,应该与他们无关,很显然是针对徐亭的,对方抓住徐妙子,到底为了要挟什么?

看来只有亲自问徐亭了。

当然,说不说是另外一回事。

当听到是朱典救了两人一命时,赵行显得有些惊讶,“夜王朱典?”

“不错,听说当年他在魔教中地位甚高,仅次于教主一枝花,就连常青锋那种魔头,都被他一指击杀,其武功深不可测。”

赵行道,“我惊讶的不是他的武功,而是他的身份,想不到他仍在人世!”

“身份?”

赵行看院中无人,低声道,“夜王朱典,号称夜间无敌,曾在正邪之战中杀死无数正派高手,但他还有另外一个极为特殊的身份,知道此事的人并不多,我师父当年曾参加过正邪之战,对此有些了解。”他有压低声音道,“他姓朱!”

这次轮到范小刀惊讶了,“皇室中人?”

赵行点头道:“当年先帝驾崩,并未留下子嗣,国不可一日无君,只能从各地藩王之中选,当年有两个人选,除了兴献王世子之外,还有一位高阳王。当时朝中分为了两派,其中先帝正配赵太后,推举的是当今陛下,而文武百官更倾向于高阳王,而赵太后则先下手一步,一道懿旨请兴献王世子入京,打了百官一个措手不及,也正因为如此,皇权与朝廷在起初那些年斗得不开开交,不过,后来那些大臣杀的杀,贬的贬,用了五六年,才坐稳那把椅子。”

“那高阳王与朱典又有什么关系?”

赵行道:“夜王,便是当年的高阳王!陛下登基之后,第一件事便是对付高阳王,命大军围住高阳王府,长达两月,其中,高阳王府断水断粮,饿死之人不计其数,两月之后,一场大火,将王府烧了个精光,高阳王便不知下落。后来,魔教兴起,祸乱中原,一枝花旗下,有个夜王朱典,武功高强,手段残暴,又擅长在夜间用兵,有人认出了他,正是不久前失踪的高阳王,同名同姓,又长得相似。也正因此,朝廷才痛下决心,才有了二十年前的那一场正邪之战。表面上说是江湖之乱,实则是皇权争夺的一个延伸而已。”

由于少林寺参加过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,他们又在正派联盟中身居高位,才能接触到这个秘辛,不过,大家也都心照不宣,对夜王之事,只字不提。

“凤凰岭之战,宋金刚擒获一枝花,夜王孤军奋战,最后坠落山崖,本来以为他已经死了,没想到二十年后,又重出江湖,看来天下又要有一场浩劫了!”

议论归议论。

两人终究不过是六扇门的捕快,位卑言轻,这种事也轮不到二人考虑,保险起见,赵行还是写了一封书信,送到了少林寺。

当务之急,是先等徐妙子养好病,然后找出绑架她的幕后之人,否则,危机仍不算解除。

两人在医馆中住下。

当天夜间,李秣喝得伶仃大醉。原来,他押送刘太能到巢州府。太平客栈那些人都是江湖上在逃的犯人,又以开黑店为生,死了便死了。知府曹先也只是训斥了一番了,并没有追究刘太能的责任,至于私下里达成了什么协议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

次日一早,李秣便打道回府,只留下五六个守卫,毕竟他是金陵守备将军,来到这里已算是僭越,不能逗留太久。两人道谢之后,说了几句客套话,比如回金陵请他喝酒之类,便送他上路。

……

徐妙子病情好转,但话却少了,而且有意无意的,总是躲避着范小刀,范小刀也没有放在心上。

到了下午,医馆内忽然多了许多伤患,陆陆续续来了十余人,大多是重了刀剑之伤,这可忙坏了黄玉郎。

更严重者,有一人腿上中剑,剑上有毒,送过来时,整个人昏迷过去,脸色蜡黄,高烧不止,整条右腿已是发黑。

范小刀认出此人,正是前两日在破庙中避雨的那伙人中的领头人,二十余岁,也不知何门何派。

送来的人中,有一名女子,道,“神医,还请施以援手。”

黄玉郎道,“要想活命,这条腿怕是保不住了!”

“能活命就行!”

黄玉郎道:“若是寻常尚且可以一试,但如今他身体虚弱,若贸然截掉一条腿,怕是不等毒发,他已经吃痛而死。哎!除非……”

“我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