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169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赵晖:“藩王出京,替天子守边,皇叔以为呢?”

赵诚突然说:“九叔的漕运总督做得挺好的,儿臣以为不需要九叔去。”

赵晖扭头看着太子问:“是吗?说说理由。”

“九叔是陛下带大的,九叔对陛下忠贞不容其他人质疑,江南暂且有九叔在,江南的粮草自然能顺利北上。两广和福建调人去巡抚,西北要善战的武将去镇守。”

赵晖听着他真真假假的话,心里也知道,顺亲王暂且不能动,即便去年他的表现实在让自己很不满意。

赵诚说的不错,漕运通顺,九弟不敢在大事上给他捣乱。

康亲王听着太子的言论,十分欣慰。

“太子殿下说的有道理。”

赵诚笑着说:“您是我祖父了,叫我名字就是。”

赵沧笑了下。心理安慰子嗣不丰,但太子聪慧,也是福分。

二月底,宫中旨意,裴岘任西北总兵,领京卫营兵马六万北上,驻守凉州。肃王爷退守金城。

赵善易领山西总兵,领四万朔州兵马驻守大同府。

张克定提领步军都统衙门总督。

……

战事一触即发。

赵幼澄翻出父王的盔甲,将盔甲擦洗后,给裴岘准备好,他的行囊都已经背好。赵幼澄和裴安和裴慎交代:“这些行囊你们带着,我让冯直跟着你们,记住了,冯直是我的人,你们不能欺负他,他带着粮草去的,你们有困难直接和他说。”

裴慎是知道这位殿下的本事的,丝毫不敢轻视,郑重保证:“殿下放心,冯直一定完好归来。”

赵幼澄:“他若是想要拼前程,只管让他去。但你们大人的安危你们要保护好。”

裴慎点头。

赵幼澄原本想让她的府兵跟着去,但是裴岘不准,她身边不能没人。

临行前裴岘回了趟裴家。

裴荀还是放不下弟弟,兄弟两也不敢和老夫人说,徐氏哭的眼睛通红,握着赵幼澄的手,一再的问:“这,没有危险吧?”

赵幼澄理解她的心,安慰她:“大嫂放心,北方沿线都有驻兵,到时候互相配合。”

徐氏是真心的疼裴岘,也没了往日的把男女大防,伸手替裴岘整理好衣衫,忍着哭说:‘你自小就让人放心,从小就刻苦,我舍不得你去学武,你安慰我说一点都不苦……”

徐氏一边说着一边哭成个泪人,裴岘伸手抱了抱她,安慰她:“大嫂放心,我又不是先锋将军,我是坐在中军。”

裴荀也说:“好了,去洗洗脸吧。”

徐氏这才带着赵幼澄进了内院。

裴荀这才说:“西北的西蒙古军在河套地区,朝廷之前都是抚慰,招安。这次他们叩边掳掠实在是过分了,杀民夫几万人,你到时候不光是盯着敌军,还要注意和当地军的融合。”

裴岘点头:“粮草辎重都是随军带着。不会和他们混在一起。”

裴荀叹气,边军欠饷,加上空饷。边军战力就不行了。

裴岘安慰他:“大哥放心吧,婉淳在西北有自己的粮仓,必要的时候会支援我。”

裴荀听得惊讶,而后才说:“举国之战,怎能让她一个公主破财。”

裴岘安慰他:“只是有备无患,若是到时候西北沿线战事不能速战速决,婉淳……”

“她能有多少?”,裴荀打断他的话。

裴岘顿了顿,答:“将近六百万石……”

裴荀看着他,再一句话说不出来。

赵幼澄安慰了很久徐氏,裴芝玉见母亲哭成这样,也不妒忌小叔叔,只是和嫂嫂两人一起站在一侧。

等徐氏平复了心情,才说:“你看我,晚膳就在府中用了再说。”

赵幼澄安慰她:“大嫂不必兴师动众,等他出发那日,大嫂只管去送他,亲人相送,自然是可以的。”

徐氏以为今日就是送行宴。

第122章 战平

◎往事◎

三月初三, 大军开拔,赵幼澄在城外送别裴岘,裴岘和赵善易一样领兵在外, 赵善易稍微近一些在山西境内, 裴岘要穿过边境到达凉州,而肃王爷等人的态度还不明了。

赵幼澄不愿意让他担心,便面色淡淡的。

比起徐氏红着眼, 她脸上连担忧都没有。

她想起前世裴岘一别,再没有回京, 她不敢开口,更不敢多说什么。

只是看着他说:“你记住答应我的, 我若是出事, 你要回来。”

裴岘死死盯着她, 才说:“我走后, 你就去西郊别院,不要出来。我把裴慎留下了。”

赵幼澄摇头:“裴慎你带去吧, 彭懿回来了,有彭懿在,我不会出事。只要阿弟在宫中好好的, 我就不会出事。”

裴岘还是被她说得心慌。

时辰已到, 雷鼓声想起,裴岘伸手替她紧了紧披风,催说:“回去吧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