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168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也是他们叔侄之间的缘分吧。

赵诚丝毫没有对周太后等勋贵们另眼相看,唯一亲近的只有太微宫的赵幼澄。

赵晖允许他有亲情,但不允许他私自培养自己的党羽。

如今看来,赵诚倒是对当年文敬太子一脉的勋贵们并无甚好感。

见陛下笑起来,杨寿山也说:“这几日殿下倒是经过过问陛下的起居,说是等三月开春,陪殿下去西郊山里打猎。”

赵晖笑骂了句:“整日就知道浑玩。”

开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,去年的丰收,户部的账目结余却没有多少。

陛下病重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。

裴岘这些日子虽然闭门不出,但他在永嘉寺一日都没闲着,平日里也时不时回裴家。

赵幼澄都察觉到他的不一样了。

赵幼澄因为赵诚的加封,也变得炙手可热。都知道将来她可是比安成公主还要你尊贵。可见命数是不一样了,安成尊贵了那么多年,谁能想到婉淳公主是个有后福的人。

正月十五一过,明鹤先生再次进京,这次他要医治的是陛下,这次进京是受太子召。

他也没想到,再见赵诚,他已经是东宫太子了。

可见这对姐弟将来的前程是不可限量的。

等人进了西苑,赵诚就说:“先生只管为陛下疗养,孤为你在陛下那里作保了。”

明鹤听闻后就要跪下行礼,赵诚笑说:“先生不必这样,我与先生是故旧,先生当初帮阿姐的情分,我记得。”

明鹤哪里敢受他的恩。

正月二十,西苑发了旨意,端午节,要举行龙舟下水,陛下携百官祭神,祈祷风调雨顺。

这个消息很突然,仿佛陛下有了好转。

裴岘也知道自己出发的日子不远了。

赵幼澄的地理志已经成册,经由赵诚呈给陛下。

这书花费了她很多心血。

赵晖自己很喜欢,看着书册,尤其看到北方的舆图,和赵诚说:“婉淳一手绘制图纸的本事,实在是纯熟。”

赵诚应声:“阿姐十分勤奋,每日都过了子时才睡。儿臣远不及。”

赵晖知道他不勤奋,他胜在聪明。

明鹤先生的医术确实奏效,赵晖明显感觉自己身体有了力气,也感觉到松快了。

但明鹤也直言了,陛下身体沉疴已久,只能温养,他无能为力了。

就算是这样,赵晖也觉得欣慰了。

明鹤加封太医院六品医官,驻西苑。

明鹤的进宫,让周聿昭立刻变得有些尴尬,从前是他为陛下求仙问药,往后可就不需要了。

他不知道明鹤这个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。

朝中关于江南漕粮滞留的折子弹劾了不止一次,陛下始终没有回信。

正月十五,宫中出旨意,召高崎进京,巡抚山西。

召张克定进京,入内阁。

京畿兵马换帅,赵善易依旧不动,张克坚提领武威等三营,安阳侯调任江都,任浙军总兵。

……

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调任旨意中,大家都知道,陛下要彻底整顿军务了。

第121章 整顿军务

◎开战◎

赵幼澄听到人事调动, 冯唐巡查完河南仓,又返回上京城,赵幼澄已经猜到他出去躲着大约是裴岘安排的。

裴岘怕江南的事情牵连到自己, 所以才不准冯唐再来寻她。

等冯唐再来, 事情已经都定了,冯唐说:“江南那边基本安静,对陛下和太子并没有恶意。”

赵幼澄问:“那九叔呢?”

“庆王殿下还是一样, 江都那边的消息说他照样宴宾客,江南官员们现在对他的态度也不敢再过分, 毕竟庆王已经加封顺亲王。”

赵幼澄点点头附和:“各地粮仓都安好吗?”

冯唐点头:“殿下放心,一开春就能北上, 到时候粮米贩到草原, 利润翻倍。”

赵幼澄摇头:“守住粮仓, 不准贩粮北上。和草原的互市上的生意停了吧。”

冯唐看她满脸不解。

赵幼澄猜裴岘这么久在家, 丝毫不见焦急,陛下这样频繁的调兵。那就是对边疆动手了。

他大约是怕自己等不到太子长大。

赵诚现在和陛下同吃同住, 赵晖仿佛格外偏执,要手把手教导太子。

试图化解太子不是他儿子的事实。

“大周早晚会和草原开战的。”

冯唐听着她说完,惊愕看着她, 但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话。

很久之后冯唐才说:“殿下的话, 老奴记住了。这就让冯直回来。”

赵幼澄:“京中的漕粮没那么多,九边的军饷和辎重都不宽裕,若是到最后,我们的粮食要顶上。”

冯唐听了没说话,殿下的六大仓, 大约是六百万石, 可以供九边全军半年。而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