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163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赵诚都知道陛下召了康亲王和廉亲王。他丝毫不在意,只管完成陛下布置的功课,在西苑里最不缺的就是聪明,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故作聪明。

赵旭的人忍不住,不想吴顺那么谨慎,在西苑里四处打听,甚至都打听到杨寿山的干儿子杨先勇那里去了。

杨寿山也就知道了。

赵诚听吴顺说隔壁院子里两个内官消失了。

赵诚知道,杨寿山警告隔壁的人了。赵旭确实被吓着了,连着两日闭门不出。

赵诚还是照旧,但是第二日就知道姐夫裴岘出事了。

第116章 十一月初

◎风云初定◎

周聿昭是铁了心查裴岘, 在漕运上就一路细查,何静生甚至查到他曾在漕运上放过运粮船,和江南粮商关系匪浅。

何静生就等着这个机会, 几乎不假思索, 将裴岘和搅弄江南粮价的人联系在一起。

裴岘起初也不知道,等弹劾的折子进京后,他才让裴慎速速南下去查。

周聿昭的折子进京, 是做实了裴岘在江南粮价案中有操弄粮价的嫌疑。

恰好在每一处都有他的影子,关键时候都是他的人情。

赵幼澄被完美挡住。

等赵幼澄知道的时候, 裴慎已经回来了。

陛下将弹劾的折子留中不发,也不需要内阁审议, 只是审视着朝中的每一个人, 因为已经入冬, 赶上安成公主大婚, 陛下暂时不理会这些消息了。

但康亲王领着人出京巡查蓟镇等周边之地。

勋贵们这些年实在是扶不起来,从先帝朝就开始, 默认了养着勋贵们。

裴岘这几日因为担心赵幼澄知道朝中弹劾奏折的事情,大部分回了裴府。

此刻他在裴家外东苑的书房看着来信,问:“丁远山守住广宁城, 蓟镇驻军五万, 就算蒙古三个部落联盟南下,也跨不过来。”

若是京畿兵马宽裕,像成祖当年一样领着兵马“扫北”,沿着长城边关扫荡过去,是足以震慑这帮人的。

可裴慎和他说的不是这回事。

裴慎因为知道何静生查裴岘在漕运上为运粮船放行, 用了私印, 所以才去查的冯直, 继而查到冯唐。

这才让他吃惊,冯直和冯唐两兄弟,居然不声不响配合着陛下在江南大开杀戒的时候,将江南大族收割了一场。

几百万两的白银不是随便说说。

裴慎查到这个结果也是惊讶异常,看不出来十几岁的婉淳公主,不声不响做下这等大事。

裴岘皱着眉听裴慎说完,很久都没说话。

他终于想起来,赵幼澄问他,如果我和你想象中不一样,你会怎么办?

她从入京开始,就格外小心翼翼。敢赌上一条命就为了住在太微宫。

可见她早就防备着周太后和陛下,避免被周太后当棋子。比起周太后,她更愿意做陛下的棋子。

他打开信,将赵幼澄在江南做的所有事情一件一件细细看过去。

他不得不承认,她的聪明少见。

而他阴差阳错也做了她的烟雾弹,用来扰乱其他人的视线。

没有人会想到,她能顺着陛下的意思,顺势压下江南的粮价。

他保守估计,她手里的粮食可比江南的秋税,甚至能供辽东总共十万兵马一年的嚼用。

裴慎知道,这件事不可能是二爷做的,因为那次是婉淳公主写信托他放船,当时就是裴慎办的。

裴慎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,他的妻子太聪明,但就因为太聪明了,动作太多,总有疏漏的时候,就比如眼下。

这个锅他不得不背,万不能让人查到婉淳身上,查到他身上,是武将乱朝政,要是查到婉淳身上,加上最近赵诚身份敏感,他们姐弟就麻烦了。

“这件事不要声张,只管让他们去查,记得不要让人查到阿鲤身上,你做严实一点,把冯直扣下,让他少说话,冯唐那里知会一声,他知道轻重。”

裴岘知道,冯唐是赵幼澄的大管事,他知道轻重。

裴慎知道,二爷现在是驸马,婉淳公主好了,他也就好了。婉淳公主若是出事了,二爷也会很麻烦。尤其太平王现在敏感。

冯直被裴慎直接扣在河南。冯唐刚回京就被请到裴岘的书房了。

因为裴荀已经知道弟弟在江南作乱背人弹劾了,他怎么也不相信,他查了那么久的人,居然会是弟弟。

裴荀严肃问:“当真是你做的?你手里没有那么多粮,更没有那么多钱,你拿什么下注?”

正说着冯唐进来。因为裴岘可能需要兄长帮忙,所以他必须知道赵幼澄还做了什么。

冯唐知道驸马,进了书房只管行礼,其他的一言不发。

裴岘看着他,面无表情说:“和我讲讲,你们殿下怎么在江南,压着世家,将粮价压下去的。”

冯唐目光闪烁:“驸马说什么,老奴不明白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