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161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他这一句话,就踩到了周聿昭的痛处。

那日的婚宴,他没有去。

他的儿子出生了,方静云怀胎几月,终于生了长子。朱氏本就不喜欢她,生下孩子就抱给了刘玉娘。

方静云嚎啕不止,引得安阳侯府的人来了几趟。

可那日方静云生产,他闭门不出,但也没进那边的院子,他在自己书房里看着自己画的那副画,山中仙女一般的人,嫁给了一介武夫……

他心里的恨没人能懂,直到晚间祖母院子里的人来报,方娘子生了儿子,他才出了书房,可儿子的出生,也没能让他开心多少……

“可惜臣那日有公务在身,没能前往。并不曾看见当日的盛况。”

周聿昭淡淡说。

庆王也不甚在意,他本就不是为了说这些,只是为了和周聿昭闲聊而已。

庆王又说:“这些日子京中不太平,陛下身体抱恙,倒是你最辛苦。”

周聿昭太清楚他的心思了,心里冷笑,脸上却笑着说:“为陛下分忧,不敢说辛苦,前几日进西苑看到世子,虽然年纪小,但十分聪慧。陛下书房里背书,得了陛下的夸奖。”

庆王的耳目多,但西苑里是没有的,听到周聿昭说起儿子,脸上眉开眼笑,却故作矜持说:“他年纪小顽劣一些,还要陛下多加教导才是。”

他几乎把话点到了名处,周聿昭听着笑着点点头。

庆王看了他的表情,心里更是信心大增,尤其是,第一,周聿昭愿意来赴宴。第他对太平王更是闭口不提。周家人对赵诚都不支持,无疑对他来说是好事情。

第114章 裴蕴玉

◎江南关系颇深◎

周聿昭在陛下身边当差, 做的是揣测人心的工作。察言观色最是得力。庆王园子里吃穿用度,奢侈至极。他笑着说:“早在上京城就听闻,殿下得了美妾幼子, 当初我成婚还多亏了褚大人。”

他就是明白报复褚英, 用褚英点庆王。

庆王笑笑,说:“你说的是褚英?他一介武夫,做事倒是有些鲁莽。”

周聿昭成婚时闹出来的丑闻他是耳闻过的。

周聿昭见他明白, 就说:“是,五城兵马司是个好地方, 到底屈就了褚大人。”

庆王立刻说:“改日我和陛下提,让他外放出去吧, 留在京中难免不合适。”

褚英虽然没有打着庆王的关系行事, 但京中都知道, 他妹妹被陛下赐给了庆王做妾, 没人敢得罪他。

褚英的前程就这样被定下了。

周聿昭的目的不止在褚英,他还想远调裴岘。

关于婉淳长公主大婚, 京中的议论声一直很盛,关于他和婉淳公主的身份,京中起过波澜面, 但礼部的人不约而同压下去了。甚至毫无水花, 他当时没想到,一直以为是宗亲保护婉淳公主。直到他们大婚的时候,廉亲王这个大宗伯去了裴家,他才明白,当时保护廉亲王保护着裴岘。

廉亲王这个人年纪大, 辈分不大, 但是聪明精明是出了名的。

也是他自己大意了, 赵善易和裴岘关系那么好,廉亲王怎么可能不护着裴岘。

所以他顺道来庆王这里听听风声。

周聿昭见他识趣,也就笑说:“殿下言重了,陛下对褚大人还是很信重的。”

庆王笑着说:“为陛下办差,是他的本分。”

周聿昭顺势就说:“褚大人和赵总督交情颇深,他和裴大人同领武职,两人倒是有些相似。”

庆王端起茶杯,然后又放下了。

他两个伴读,说来都是人中龙凤,赵善易是心思敏捷,深得帝心,裴岘更是简在帝心,他的兄长是先帝朝就有名的直臣,他的两位师兄,一位是巡抚名,一位是先帝朝的有名的大师。他如今娶了文敬太子的长女,更是如虎添翼。

文敬太子一脉继承帝位,是百利无一害的。

庆王看着周聿昭说:“赵总督是廉亲王的孙子,自然是陛下的左膀右臂。蕴玉性情耿直,陛下很喜欢他的性格。”

他暂且不确定周聿昭的意思,按理说,周聿昭和裴岘是能站在一起的,都是属于文敬太子一脉的人。

但是看周聿昭的意思,和裴岘和赵善易两人也不像是有交情的意思。

“这是自然,两位都是殿下的伴读,陛下信重殿下,自然对两位伴读也信重。”

周聿昭极尽说好话,庆王难免有些飘飘然,这半年来他的日子简直如鱼得水。

“忠义候这话严重了,赵善易不出京城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蕴玉可不一样,蕴玉年年来江南,漕运、水路上的关系比我都熟悉。江南官场上大部分人都买他的账。”

他这是指给周聿昭看,裴岘在江南不干净。透露给周聿昭让他去查,去追问。

周聿昭听到想听到的了,十分满意。

总是周聿昭拜访庆王后,在江南在漕运上,十分顺畅。

连着几日他直奔苏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