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153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赵幼澄现在不光要考虑,阿弟若是被选中,皇祖母那边弄权要怎么办。

她还要考虑,若是选不中,庆王一脉得势,阿弟会不会有好日子过。

一件事有好处的时候,就要想坏处是什么。

她心里竟然发现,比起皇祖母弄权,更怕的,另一种不知道的可能,若是赵旭的得势,阿弟的太平王会不会太平。

原本支持阿弟的人,难保不会为了前程倒戈,赵旭、包括庆王一脉的人,怎么看阿弟?

这种未知的风险,又让她格外不安。

她跪在永嘉寺的殿内,一整日都在考虑这件事。

空悟大师晚课结束,见她依旧跪在这里,问:“殿下有什么难处?”

她问:“若是前面是条险路,回头路未可知,我该怎么选?”

空悟大师笑笑:“殿下已经知道了。”

赵幼澄看着他心里终于相信,阿弟不是她,他终会长大,他不可能像她一样避居在太微宫的院子里,一辈子都可以不见人。

他像出门去,想建功立业,想扬名立万。

“我知道了,谢大师。”

冬青见她一整天都在永嘉寺,进来劝说:“殿下该休息了,明日要进宫的。”

赵幼澄的行程已经安排好了。

三日后她要进西苑去谢恩,然后回宫,等待十日后大婚。

她叫了冬凌进来将给冯直的信给他,嘱咐:“信寄出去,你守着消息,若是冯直北上,你告诉他,让他立刻去西北。”

边军已经不太平了,她手里有钱,有粮草。朝中对边军还是没有什么风声。

裴岘已经开始筹备战马,可见这一战不可避免。

西苑中寂静无声,即便盛夏已过,陛下也没提回宫。

赵诚和赵旭住在南面的长廷苑,赵晖即便再不情愿,但见了两个侄子,面中还是很欣慰。

赵诚有一双利眼,看的多说得少。赵旭到底不能和早慧的赵诚可比,几乎是加倍勤勉,每日赵晖考问功课的时候都十分卖力,赵旭的天资算是不错了,极力表现的样子,几乎写在脸上。

赵旭的积极对赵诚来说,根本没有任何影响,他甚至每日早晨依旧会打一个时辰的拳,而赵旭已经在起床读书。

他看书过目不忘,看懂就是看懂,没有似懂非懂一说。

但赵旭毕竟小,对很多东西只是记住了,但是不解其意。各自带的内官也不同。吴顺的学问极好,为人谨慎,几乎和赵诚一样,不听不看不说。

赵旭的内官是庆王妃挑选的,可以说非常机灵,在西苑中很快就和西苑的宫婢和内官们熟识了。

吴顺连看到王弼,都当作不认识,更何况其让人。

赵旭在西苑中看着比赵诚要招人喜欢。

因为赵旭嘴甜,他的内官刘淇嘴巴也甜,主仆两人在西苑中很受宫人们喜欢。

连杨寿山都对赵旭和他的内官十分偏爱,陛下赐的桃花糕,赵诚的是宫人送来的,赵旭的是杨寿山亲自送来的。

两人居住在一个园中,一个在东,一个在西,平日里谁也不会打搅谁。

赵诚的院中,有一片竹林,夕阳召进来,竹影晃动,越发显得这里静悄悄的。

吴顺轻手轻脚进来低声说:“杨寿山在隔壁。”

赵诚点点头:“我知道了。”

吴顺又说:“那位,今日去看皇后娘娘了。那边没见。”

赵诚笑了下,但是没说话。

赵旭天真,不知道陛下的逆鳞,他不该擅自去看皇后娘娘,他不该在西苑中自由行走。

一个闯入者,就要守本分,更要守规矩。

果然杨寿山回了左书房,赵晖就问:“怎么样?”

杨寿山:“太平王整日在院子里闭门不出,每日清晨打拳一个时辰,之后听先生讲学,之后回院子里,闭门不出。庆王世子看起来是比太平王殿下要刻苦一些,清晨读书,中午休息两个时辰,晚上很晚都在温习功课。”

赵晖挑眉,靠在靠枕上,淡淡说:“朕知道了,让赵诚来一趟。”

杨寿山有些意外,他对那位太平王还是有些抵触。但进了园子,见赵诚居然在画竹林。

杨寿山原本觉得这位殿下宫中长大,只知道他性格很安静。

但赵诚看着他的眼睛,不躲不闪,大大方方说:“杨总领且等等,我换身衣服就去。”

杨寿山恍然才察觉,他早已经不是在宫中那位小殿下了,他比赵旭高很高,身体也很好。丝毫没有急切的感觉。

等赵诚跟着杨寿山进了左书房。

他仰头看了眼正堂牌匾上的字,赵晖顺着他的目光,说:“这幅字是两个人写成,你猜猜。”

赵诚恭敬行了礼,才说:“都说我父王的一笔字写得极好,看起来,其实算不得多好。”

赵晖盯着他,问:“你写几个字,让朕看看。”

他丝毫不怯场,伸手自己磨墨,赵晖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