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149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赵沧也想明白了。

赵诚以后长大,有了儿子,再承嗣给文敬太子一支就可以了。

这样也是两全之法。

廉亲王早就想明白了,但是赵沧不明白他不能点破,只能由他去想。

赵善易最近越来越频繁回廉亲王的院子里和他喝酒。

“您说,这氛围不大对啊。怎么有股赶尽杀绝的意思?”

廉亲王:“总要变一变性情,要不然怎么显示天子的威严。”

赵善易还是觉得不妥,叹气:“这马大人也是,明明还挺有血性的,被陛下一通训斥就变成鹌鹑了。眼下是抓紧时机备战,北面和建奴可都虎视眈眈。”

廉亲王问:“南面最后杀一个何静生能止住,北面能吗?”

他一句话将赵善易问住了。

赵善易好半天都没说话,他第一次觉得帝王的权术,如此令人生厌。

第103章 陛下病了

◎已经是瞒不住的消息了◎

廉亲王见赵善易好半天都不说话, 才说:“行了,多大的人了,一惊一乍的。”

赵善易这才嘿嘿的笑起来:“您这么多年不爱沾染这些, 是不是厌烦了?”

廉亲王难得不骂他, 甚至有些哀伤:“我两个儿子,都没了。连孙子都折进去了。咱们爷孙两好好过,别想那些没用的。”

赵善易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, 陛下想怎么样,就怎么样吧, 总归不会杀到宗亲身上来。

不要为了权力和地位去算计,不值得。

“我知道了, 您老保重, 过几年等我再生哥额小子, 您帮我带着。”

廉亲王:“滚。”

赵善易大笑起身出门去了。

但是等赵善易回了院子, 就沉了脸。京中的气氛已经变了,连平日里那群呱噪的御史们都安静了, 可见都不是什么有骨气都人物。

他坐在中堂一个人沉默,方氏好奇问:“怎么了?”

赵善易让她也坐下。

“没事,和老爷子喝酒, 有点喝多了。”

方氏笑骂:“你有没有谱?祖父多大年纪了?你和他喝酒?他睡了吗?”

赵善易听着她唠叨只管笑, 不说话。

方氏唠叨了一会儿也反应过来了,他心情不好。

“到底出什么事了?”

“没事,被骂了一通。”

方氏也不好说什么。

第二天方氏送两个儿子去永嘉寺学武,顺道看赵幼澄,冯唐打发人来送账本, 连带着西北的特产拉了很多, 都是商队从西北搜罗来的。

有五颜六色的宝石, 也有各色的手串,各种玉石。

方氏正好遇上了,赵幼澄就说:“表嫂喜欢什么赶紧挑。”

方氏笑着说:“居然是上好的昆仑玉。”

赵幼澄:“管家跟西北来的商队买的。”

方氏也不深究,方氏根本不知道她手里的钱有多少。

冬青领着人将能用得上的东西都搬进了院子里,赵幼澄和方氏坐在院子里细看,赵幼澄问:“还有什么?”

冬葵说:“还有一些银器和铁器。一些药材。”

方氏问:“大婚准备的怎么样了?”

赵幼澄从来没管过,也不太清楚,章嬷嬷就说:“殿下万事不管。哪里知道这些。”

方氏也知道,她一个未婚公主,礼部说了将来她要去宫中出嫁的。

“祖父说,等将来,全福人就是康亲王妃。她陪着你进宫去,有她陪着定然不会出错。”

赵幼澄还有些意外,这些她并不知道。

方氏走后,冬凌回来说:“冯管事来了。”

布庄的冯正是冯唐的弟弟,他不同两位兄长的圆滑,但做事胜在认真。

见了赵幼澄,说:“江南绸缎商的货砸手里了,生丝大跌。价格估计会乱上一阵子。”

赵幼澄问:“其他的呢?”

“价格现在乱了,进京的丝绸商被卡在这里了,现在都不敢接手。”

赵幼澄想,北面一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,她还需要和冯唐商量一下。

“你让我想想,若是要的多,我让冯唐联系你。”

冯正走后,她就召冯唐来。

冯唐才进城,满脸风尘,还好奇问:“殿下找我做什么?”

“江南生丝、坯布大跌,你说……”

“不成!”。冯唐不等她说完就打断她。

“殿下大婚在即,还是不要多惹事端,我已经不安全,到时候连累殿下怕不是好事。更何况我们的粮仓还是满的,将近六成的资金都在粮食里面。”

赵幼澄没办法和他解释,北面若是开战,这些就不光是涨价了。

“还是买吧,这次我另派人去。剩下的资金能卖多少卖多少,生丝和坯布,三七成吧。”

冯唐就没见过这么疯狂的人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