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142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他最后说:“朕打算调高崎回来,去江南。”

高崎是吕大人的爱徒,去年的粮价案,高崎被关在江南两月,最后也没怎么样。陛下最后因为江南大族解围,而训斥了高崎。

吕大人知道,君心不可测。只是没想到陛下会这样反复。

这时候让高崎去江南,不是好时候。

“也可。”,他只能这么说。

赵晖也说:“江南不太平,高崎的性格耿直,不用担心,有朕给他最后盾,他什么都不用怕。”

吕大人:“谢陛下如此抬爱他。”

他嘴里说着,但是心里一点都没有为高崎高兴。

正说着,杨寿山如幽灵一般说:“陛下,孟大人到了。”

“宣他进来吧。”

吕大人这才弯腰退出去了。

在门口和孟廷元遇上,孟廷元见吕老大人面色不对,但也没来得及说话。

等进来后,赵晖问:“江南的事宜,都妥当了吗?”

孟廷元:“都已经妥当,曾大人已经将卷宗整理好了。这次南下,他也不曾推脱。”

赵晖冷笑一声:“他心里清楚着呢。”

毕竟巴结陛下,可比巴结马廷庸、高关澄之流要重要的多。

曾庆国在他眼里,依旧是二臣。

孟廷元其实对曾庆国感官还不错,曾庆国做事手段有,但也不是那等谄媚之人,做事有能力,又恪守本分,在哪里都不会惹人讨厌。

赵晖摆摆手,并不理会这件事,而是问:“江南空出来的职缺,你可有什么想举荐的人?”

孟廷元从来不沾这些,摇头:“承蒙陛下抬爱,并没有。”

赵晖也不意外,问:“你说,裴蕴玉去江南,怎么样?”

孟廷元惊讶睁大眼睛,但还是说:“裴大人倒是也合适,但不适合驻守江南。京中现在很多流言对他很不利,尤其是张大人和他是师出同门,怕是不好交代。”

赵晖也点点头,说:“那就,让他去负责扫尾,到时候再回来,如何?”

孟廷元其实不太明白陛下的目的,按理说,让曾庆国去最合适,陛下倚重裴岘,怎么会让他去江南无功绩,白走一趟,落不到好。

“庆王殿下也在江南。”

“朕知道。”

所以,陛下是故意让裴岘去江南?孟廷元也有点不理解陛下了。

两人还没说出什么结果,杨寿山又报:“赵总督到了。”

孟廷元看了眼,陛下并没有让他退出去的意思。他也在想,赵总督和裴岘向来关系亲厚,陛下会不会问他的意思。

但容不得他多想,赵善易进来报的是城防的事情,赵晖问完后,才说:“最近都不见你,有去哪鬼混了?不行就把你扔到江南去吧!”

赵善易嘿嘿笑,没皮没脸说:“陛下要是真这么想,那我就去和庆王殿下作伴,最好把蕴玉也带上,庆王赋诗,蕴玉题字,我就是个酒肉朋友。这不快哉!”

赵晖被他逗笑了,笑骂了句:“混帐东西!”

但脸上都是笑意。

孟廷元一言不发,垂首听着赵善易和陛下插科打诨。

赵晖笑完最后说:“行了,好好当差,要是再敢给朕鬼混,小心你的皮!”

赵善易笑着说:“陛下不能这样,老爷子下次都不骂我,改成直接揍我了。”

赵晖笑着赶他出去:“滚。”

赵善易没皮没脸的退出来,等除了左书房,脸上的笑意就淡了,看了眼老狗杨寿山,杨寿山后来可是话少的可怜。

出了西苑,他就直奔京卫营。

见了裴岘只管说:“我有事找你。”

裴岘见他面色不对,问:“怎么了?”

赵善易阴着脸:“不知道是谁在陛下跟前多嘴了。陛下起了心思,让你去江南。”

裴岘其实猜到了,因为猜到了所以很少到陛下眼前去。

再加上裴荀现在闲在家中,陛下利用他也是正常的。

“你听谁说的?”

赵善易坐下灌了杯茶,才说:“陛下把我叫召去,特意试谈了一声。问的是我,可我知道他不可能打发我去江南,所以说的肯定是你。当时孟廷元也在,究竟是谁多嘴的?别让我逮住。”

裴岘问:“若是陛下自己呢?”

赵善易惊愕看着他,问:“你什么意思?”

裴岘对陛下的态度很清楚,但赵善易不一样,陛下是赵善易的长辈,他对陛下是真感情。

裴岘不说话,赵善易就问:“是因为婉淳吗?因为你娶了婉淳,陛下就对你起了猜疑心?”

裴岘想了想,或许有这个原因吧。但不是主要原因。如果他没猜错,有周聿昭的努力。

赵善易叹气:“这明明是他赐婚,明明是他选的。为何又要这样?”

裴岘一直都知道,陛下性情反复,不是持之以恒之人。又加上他的身体恐怕是出问题了,所以猜忌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