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136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老王妃又问:“去过宫中了吗?”

“还没有。”

“那正好,过几日我去宫中看皇后,阿鲤随我一起去,到时候和你皇祖母好好说说。她性格刚强,必然为了你的亲事,也是牵肠挂肚。定婚礼那日让她也渐渐裴蕴玉,自己的孙女交给别人,心里总归不放心。”

老王妃的话说的轻巧,但拿话点人呢。赵幼澄只当没听懂,装傻。

乐呵呵地乖巧答:“是。”

赵诚听着老王妃的意思,他不怀疑老王妃对姐姐的爱护,要是有老王妃相陪,皇祖母必然不敢为难阿姐。

老王妃看着赵诚,笑着说:“你姐姐把你养的很好,看着壮实了不少,儿郎就该有儿郎的样子。”

赵诚笑眯眯说:“老祖宗说的对。”

女眷们正在说话,听见外面报康亲王回来了。

赵沧进了院子,见院子里人多,问了声:“怎么了?”

赵氏出去说了声什么,赵沧进来先看的是赵诚,大约是赵诚又长个子了,他有点惊讶,问:“这是,又长高了?”

几个月前见,还没有这么高。

赵诚有些羞涩,因为他已经比同龄人高出不少了。

“是。”

赵沧有些欣慰,仿佛寻常家长一样,看到家里的孩子长得好就心里高兴。

“不错不错。”

赵沧对赵幼澄这一点是很满意的,把赵诚养的很好。

赵幼澄看着他们夸赵诚,也笑起来。

赵诚:“阿姐一直说我学问不一定要多好,但身体一定要养好,自从阿姐回来后,我就一直在习武,确实长高很多。”

赵沧听着点点头:“身体好了,学问也不可落下。”

他说完就起身领着赵诚去了书房,作为家中辈分比较大的男长辈,他也没什么能和赵幼澄说的。

赵幼澄总觉得赵诚难得这么积极,有点奇怪,他向来对京中的宗亲们态度都很一般。

赵沧对赵诚功课校考了一番,赵诚这次不再像从前那样藏拙,回答的都很好,有些甚至说的很精彩。

赵沧心里叹息,脸上却严肃说:“不可骄傲,学问要扎实。以后要是缺了什么只管让人来和我说。你们姐弟也要互相扶持。”

赵诚见他话说的这么谨慎,也不失望:“是,孙儿记下了。”

赵沧对赵诚是真的很满意。比起上次只是随意问了几句,这次是深入校考,赵诚的学问确实出乎他的意料。廉亲王都说太子的资质一般,学问也一般。

但他是知道的,文敬太子早慧,也可能是太过早慧,伤了命数。

没想到赵诚丝毫不弱其父,而京中甚至都没有关于他聪明的风声,可见他是知道轻重的。

这样一想,难免惋惜。

赵氏也已经年岁不小了,和周太后年岁相仿,她伸手摸摸赵幼澄的头发,笑着说:“等端午的时候,领着你弟弟到家里来过端午。母亲一直惦记着你们。等将来出嫁了,再回来就没这么方便了。”

赵氏和裴家的徐氏很像,为人和善。

赵幼澄在康亲王府厮混了一整日,等回去见傅容在等着她,而傅容面色都是憔悴。

赵幼澄催了声其他人,招呼:“五哥,随我来。”

进了书房就问:“五哥怎么了?”

傅容轻叹了声,还是摇头:“还没有恭喜你。没想到,你和裴大人有这样的缘分。”

赵幼澄:“五哥何必和我客气,到底出什么事了?”

傅容要是刚来,本来是来她这里找人的,虽然心里知道傅嘉宜不可能来她这里。

“嘉宜在家闹了一通,从家里跑出去……”

赵幼澄脸上的笑立刻收起,严肃问;“什么时候的事情?她没回去吗?”

“是。”

赵幼澄心里很生气,傅嘉宜的不知深浅,终究还是捅娄子了。

“有去找吗?或者她是怎么出去的?最后谁看见她了?平日里那些小娘子们家中有问过吗?”

傅容听得更是叹气,阿鲤问的句句是关键。父亲和母亲居然毫不知情,甚至好无头绪。

“我问过几家,母亲不准再问,实在是……”

丢人。

毕竟还是要保护傅嘉宜的名声,气恨归气恨,但也舍不得她名声毁了。

赵幼澄:“糊涂!怎么是丢人呢,她若是出了什么乱子,姑母往后怎么办?她到底因为什么?”

傅容看着她有些一言难尽:“大约是因为婚事心里不畅快。”

赵幼澄一听就明白了,因为她的赐婚又刺激到傅嘉宜了,所以她才发疯。

“她有什么可嫉妒我的?好好的青年才俊她看不上。难不成她也爱慕大十几岁的老男人?”

“咳……”

突然窗外传来一声咳嗽声。

赵幼澄也没想到裴岘会这个时候来,他这个人就喜欢神出鬼没的。

傅容也被窗外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