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104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“九婶没有进宫求皇祖母吗?这事毕竟是经皇祖母允许的,只要皇祖母愿意为她说句话,陛下不会和她计较的。陛下这么做九婶往后不好见人。”

方氏倒也没有幸灾乐祸,谁能保证陛下不会给自己丈夫赐美人?

这种事情谁也不好讲。

“她先前做了那么多糊涂事,现在哪有胆子再进宫去求人,这不是和陛下娘娘打擂台吗?”

赵幼澄笑笑:“也是,她这会儿不适合出门,过阵子风头过去就好了。”

方氏看她好像不在乎,唏嘘之后又说:“我要是你,我恨死她。这都是活该。”

赵幼澄笑了声:“说不恨是假的,在她眼里我和阿弟孤苦,所以她才敢欺软怕硬,拿我开刀。要不然宫中姐妹那么多,她偏偏就要给我保媒。可又一想,她一个王妃为了丈夫前程,舍得下脸面四处贴脸上门,这样的事我是做不出来的,只是有些……可怜她。”

她一个十几岁的女娘子,说出这样的话,让方氏惊愕不已。

但这道理是对的。

方氏想了想:“这怪得了谁?她要是不折腾,没那么高的虚荣心,陛下一样会给庆王前程,这下好了,庆王前程也有了,美人也有了,最后却没她的事了。她现在指不定怎么后悔呢。”

方氏也就是一说,等过去了也就不提了,和赵幼澄说起最近家里老爷子过生日的事情。

赵幼澄原本也是一问,宗亲中的几位老祖宗,她都要孝敬好,逢年过节的礼不能失了。

结果方氏话头一转,“前段时间我家老爷子和裴老大人倒走得近了,过几日我也要去裴府走一趟。”

赵幼澄也没在意:“廉亲王管着礼部,朝中事情多有商有量,也是正常的。”

方氏也是闲聊:“别看你表哥和蕴玉自小相熟,但是他见了裴老大人也是规规矩矩的。一点不敢造次。”

赵幼澄因为这个想起裴岘,他现在人在西北,裴慎也回来了所以通信也不方便了。

“毕竟差了年纪。不是说裴老大人养大的师叔。”

方氏却笑说:“也是,裴大人看着严肃,但是其实对蕴玉和家里的孩子们非常宠爱。他的子女来的晚,当年裴芝媛先看上江宁侯的幼子,他那么清正的一个人,立马亲自上门去说。为儿女他实在是慈父。”

赵幼澄忽然想起一件事,整个人都怔住了,裴荀大概寿数不高。

当年她在周家并不问世事,但是户部尚书更换的时候,她还是知道的。

裴荀若没有出事,好好的怎么会换户部尚书?

“裴老大人也有了寿数,看着还康健吗?”

方氏其实也没见到人:“我倒也没见到人,听着像是康健。”

但赵幼澄心里有些不安,裴岘当年去河西是把家小都带着去了,他的职位再高也高不过他长兄,唯一的解释,就是裴荀人不在了。

他才会带着裴家人去河西。

方氏呆了不久,便告辞回去了。

她心里想着从江南带回来的医官,或者是京中的太医,再不济是永嘉寺擅医科的慧真和尚,打发一个去裴家看看。

赵幼澄不知道寻什么理由让人去裴家,想了想,叫了裴慎过来。

裴慎对她戒心是有的,但裴岘的事情他大概也能了解一二。对赵幼澄倒是很恭敬。

赵幼澄不在乎他的态度只说:“你还是回裴家去吧。听说裴老大人最近像是有事。”

裴慎脸色一肃,但没说话。

赵幼澄循循善诱:“你听命呆在这里,我大概能明白师叔的意思,但我闭门不出,什么事都不会有。京中起不了风,你只管回去,替师叔看顾好裴府。”

她连裴荀都没见过,实在扯不上关系,更不能知道裴荀是不是康健。

她甚至想约见一次裴荀,但不合适,也就作罢了。

裴慎被她催回去后,她一个人开始回想从前,可惜从前呆在内宅中闭门不出,知道的很少。

冬凌这几日一直都不在,她想了片刻,第二天一早打发冬葵带着礼去裴家,七月七巧节前,用给裴芝玉送礼物的名目,并且再过几天宝珍成婚,正好约裴芝玉一起去。

她要让冬葵无论如何见一眼裴荀,看看他身体怎么样。

冬葵的医术不是正统,但若是身体不好的人她还是一眼能认出来的。

徐氏也没想到,赵幼澄会又送礼来。

自从丈夫说起这位殿下和蕴玉的渊源,她就越想越满意,尤其是这位殿下脾气秉性都很和气。屡次来府中,都是为了蕴玉,尤其上次她更是匆匆而来,就为刘家言而无信的事情。

总之最后刘家的忠义候府的事情闹出来,丝毫没有沾到裴家。她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位殿下的手笔。

自己带大的孩子,自然是盼着他将来的枕边人能时时惦念着他。

徐氏是处处为裴岘着想。

冬葵话少,只说是殿下遣她来给裴府小娘子送礼。

裴芝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