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81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两人又去了裴岘的别院,续了一场酒。

进了别院赵善易像没骨头似的躺在榻上,懒洋洋说:“真不能喝了,庆王今日像下血本,喝点茶吧。”

裴慎便出去泡茶了,赵善易见裴岘不说话,问:“你倒是说句话。”

裴岘只好说:“巡边的差事也不会落到他头上。”

赵善易嘿嘿的笑:“这是自然,我多半是猜到了。咱们这位陛下可是有些手段,用一个庆王扛住了内阁几人。”

裴慎泡了茶进来,赵善易意兴阑珊:“他若是直接问我,我也不会藏着掖着,我会一五一十和他说清楚。偏偏他带着庆王妃一同给你我设宴,这是赏赐吗?我们自幼一起长大,何曾对他存过二心,他何必这样辱人?”

他今晚不痛快,就是因为这个。

裴岘倒是看得开,淡淡说:“他向来就是这个性格,遇事不坚定。加上庆王妃最擅长蛊惑人心。”

裴岘猜测,今日这一出戏,有一半原因在庆王妃身上。

“庆王性格不坚,多半是听了耳边风,才出此下策。”

这个理由赵善易也能接受,总比自小长大的伙伴侮辱要心里痛快。

“也是,阿茹总说不喜庆王妃,我还以为是她性格鲁莽。”

他说到一半儿忽然想起来,看着坐在一边有些清冷的好友,劝说:“你的亲事该准备了,若是被有心人盯上,忠义候的圈套难保不会用在你身上。”

他想起周聿昭的亲事,又开怀笑说:“我说了你不肯信,周聿昭的亲事,绝对有太微宫那位的手笔。”

裴岘抬眼看他一眼,并不理睬他的话。

赵善易以为他不相信,立刻说:“你别不相信,那位可不是看起来柔柔弱弱的样子,也不是心慈手软的人物。她和太后娘娘闹的这么僵,太后在寿宴上就将她身边适婚的小子们都指婚了。将来她要成婚,必定要外嫁出京……”

裴岘听着赵善易滔滔不绝,面色毫无波澜,仿佛不感兴趣一样。

第66章 托师叔照看你

◎那我要看看他怎么照看我◎

裴岘心里想的却是, 那日送去的药,也不知道用没用。她身上的伤口好没好。

又或者受了寒。

若是自己出京巡边,她那么能惹乱子, 要是闹出点什么事, 怎么办?

至于其他的打算,最迟也要等他巡边回来才能再和她细讲。

她年纪小,性格却固执, 想起她那么会气人,又有些无可奈何。

赵善易见他默不作声, 叹气:“怎么说,她是你的小辈, 倒是我比你上心。”

裴岘看他一眼, 没说话, 赵善易一个大男人, 背后说人确实不好,就不再说了。

又说:“你师兄这次南下, 江都怕是有些波折。谁也没想到陛下反其道而行,先拿江南开刀。”

裴岘想起兄长,淡淡说:“粮价居高不下, 再不遏制, 肯定是要出乱子的。”

赵善易喝了口茶,居然是陈皮红茶,砸砸嘴:“这茶和婉淳煮的比起来还是差些意思。”

裴岘不理会他,只是问:“京畿将领,陛下有安排吗?”

“安阳侯那个老小子跳得厉害, 听说他在挑女婿, 估计是难。”

裴岘也知道陛下眼皮子底下, 谁也不敢太放肆。

“吏部之后怕还会有其他的人事调动,你最近少去赴宴。”

赵善易笑着点头。主要是他是陛下身边的近臣,他们就爱请他。

忠义候府中很安静,因为朱氏去了城外别院,为太后祝寿,家中只留了庶子媳妇们和刘娘子。

刘娘子虽是内宅女眷,但心思一点都不少。

她自从成婚后,就一直伏低做小,在忠义候府有名的脾气和气,比起朱氏的严苛,她要好伺候的多。又有大高氏这个姻亲,耳目一点都不少。

她借着朱氏在城外广春园,府中暂时由她做主,所以就邀请两位婶婶。

大高氏恨不得她能掌权,主持中馈,然后不像朱氏那样严苛,对她自然是各种安抚哄说。

刘娘子也不信她们,更不信大高氏,大高氏和她嫂嫂的心思如出一辙。

午饭后,大高氏留下陪她说话,她只是问:“不知二婶外面可有合适的园子或者庄子?你也知道我嫁妆有限,侯爷有几个院子,问我想要哪一个,我还不知道位置,也说不好哪一个好。”

大高氏一听,这是周聿昭的私产,立刻说:“上京城我是很熟悉的,你只管和我说说,我看看哪一个好一些,既然是送你的院子,自然要挑一个好一些的。”

刘娘子这几日已经打听的差不多了,将几处院子一一指给她。

而后又说:“侯爷也说了,有的院子赁出去了,我就算挑选了,也不能贸然上门去,所以这件事也不着急,反正是送给我的,我也不去住。”

她这话处处透着蹊跷,大高氏在内宅中混迹了这么多年,真话假话还是听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