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30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◎裴岘◎

赵幼澄见陛下为她壮势, 为她挡了那些打听她亲事的人,也投桃报李,将自己写的奏折交给杨寿山。

那本《山河风物志》, 她已经起草章程了, 只是要的书籍还没回来,已经在来的路上了,二表哥正在准备了, 文学馆她暂且定下四位先生,并不是什么名儒, 只需有些功名在身就好,太打眼了容易被那帮人盯着。

没想到第二日太微宫来了很多人, 陛下的旨意, 还是太招人眼了, 那些宗室和勋贵, 最是会看陛下眼色行事。

其中周聿昭亲自来了,带着太后的命令来替她祭奠文敬太子殿下。

一起来的是她的婶娘, 忠勇侯周宪实的夫人。

周聿昭这次没有进太微宫,而直接去了永嘉寺。

赵幼澄一视同仁,康亲王府是赵氏来了, 康亲王府辈分最大, 最得陛下敬重,赵幼澄领着赵氏在太微宫中行走,赵氏难免觉得这里有些古旧,心疼她小小年纪耐得住简陋。

周夫人就有些异样了,毕竟好好的延嘉殿不住, 偏要住在这里破破旧旧的。

虽然老爷说这位是心里有成算的, 但这叫什么事?大嫂听说老娘娘有心给侄儿指婚这位, 大嫂心里不舒坦,好好的儿子,什么样的姑娘配不得,什么样的显贵门楣不能结亲,非要配这一位孤女,再尊贵又如何,还不是命数不好。

但周家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思,也只是私下里抱怨几句罢了。

赵幼澄招待一众夫人们在正院里陪了一盏茶的功夫,章嬷嬷去请了两位女官过来,毕竟是皇后的两仪殿出来的,陪这帮夫人们说嘴正合适。

赵诚被她打发到叶雄家里去练武了。赵幼澄最不想见周聿昭,他这个人名声很好,和裴岘的冷硬不同,他为人谦和,又爱惜名声,更是后族的勋贵出身,做事情也讲究权势。

内阁的震荡,让他的叔父不好动作,却让他得了便宜。

江南的积弊陛下不可能让他沾手,但凤阳府赈灾的差事给了他。

杨芳莲的死倒是让朝中百官收敛了几分。

等晌午过后这帮夫人们才走,赵幼澄并无挽留之言,她一身素衣要去永嘉寺听诵经。

下午裴岘让人送来几箱书,上次说了问他借书,她便都借来了。

因为他在江南给运粮船行了方便,赵幼澄便还他人情。

回礼中写了信:谢谢裴大人行方便之事,江南赈灾之事,还望不要牵扯到粮商为好。

裴岘看了眼信,也没当回事,他并不专管这件事,也无意掺合。平日里她惯会说小话,他也不在意,随之一起来的是一车谢礼。

他也收下了。

赵诚在太微宫住了七日,快活自在,实在不想进宫去了。

赵幼澄考虑了几日,便替他告了假,说是他身体不适,但也说明了,是他年纪小有些躲懒,每日卯时起来读书,他实在起不来。

她也不指望他的学问多好,自由自在就好。

没想到因为这事,她被陛下召进宫斥责了一通。

“你怎能如此糊涂!”

赵幼澄看着陛下沉着脸训斥,低眉顺眼听着,连旁边的杨寿山和廉亲王都有些看不下去了,更丢脸的是刑部孟廷元和裴岘都在。

她也没想到陛下会把她招进含云殿里训斥。

赵幼澄知道自己丢脸丢大了,被训了一通,脸皮也厚了。

廉亲王斟酌:“阿鲤还是小孩,赵诚也小……”

赵晖生气:“男儿岂可怕艰辛,连这点苦头也不能吃,还谈什么建功立业。”

赵幼澄见他这样说,未必全是真心,但也领情,便乖觉:“陛下教诲阿鲤记下了,可儿臣怕了,我不求他有学问,也不求他有大出息,陛下别恼他没出息,就当他是个混日子的纨绔子弟,只要平平安安就好。您就当给我留个玩伴吧。”

她是个女儿家,服软也好,讨好也罢,对赵晖说好话无所谓。皇后所出的赵幼宁性情跳脱,性格倔强,少有这么乖巧的时候,赵晖对赵幼澄的乖巧也觉得舒坦。

瞪她一眼:“早知道你这么没出息,就不该惯着你,他要是将来没出息,有你好果子吃。”

赵幼澄抬眉,见裴岘瞥了她一眼,见老大人们垂首闭目,都是好功夫啊。

她被单独提进来挨训,也少了丢脸的感觉,只是一脸沮丧的样子,耷拉着眉眼,赵晖见她这幅样子,半气半笑:“行了,你还委屈不成?幼宁在皇后处,你过去寻她,过几日幼宁生辰,她玩心重,你也活泼一些,诵经祈福的事情交给其他人去做,不要一直沉迷这些。”

“儿臣遵旨。”

赵晖的真心一半一半,有几分是做给宗亲看的,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真心。

等人走了,他一改刚才的严厉,满是孺慕感喟叹气:“婉淳都知道节俭,不肯大兴土木修缮太微宫。朕的百官倒是不客气。”

裴岘猜他是为江南的事,心里越发肯定,冯志是听命于陛下的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