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23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赵幼澄归家之后,冬凌带着管生意的人来见她。

冬青还在盯着两个年幼的女婢熬药。她坐在书房的西窗前,看着两位管事,其中一位叫冯唐,一位叫冯正,这是母妃当年的老人。

冯唐行礼后到:“小殿下,粮仓已经准备妥当了,北上的粮米可以入库了。”

赵幼澄看了眼账本,思索了片刻:“准备吧,府兵安排妥当,不要招人眼,他们是行伍出身,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来。不要被人盯上。”

冯唐:“殿下放心,运粮的都是雇的码头的脚夫,只有押送的是我们的人。”

赵幼澄点头:“你做事情我很放心,有些钱该花就要花出去。再者,粮米生意不好做,所以要万分小心,记住了,你们的生意走的陇西李家的路子,投的是户部张大人的门路,出了事来寻我。”

冯唐垂首:“殿下放心。”

冯正管的是丝绸,赵幼澄连账都没打开,只是说:“生丝布匹的生意,就那么多,你用心些就好,有什么事情就找冬凌。”

冯正称是,等两人走后,冬葵进来说:“陇西来信了。”

赵幼澄急着打开,半晌后笑起来。

“舅舅快到了,算算时候,中秋节怕是要在路上过了,等他们来了这里补过。”

冬青端着药进来,笑着说:“那殿下要养好身体。”

赵幼澄心想的却是,等舅舅来了,她就不缺人了,眼下刚回京,她实在缺人,和裴大人说话句句小心,身心俱累。

宫里的女官还没有来,冬青已经开始报备:“东院也收拾出来了,殿下加封后,礼部会有内官和女官充填进来,到时候东院安置。”

赵幼澄:“你看着安置吧。她们来了也越不过你去。”

加封长公主,她已经辞了修建公主府的意思,太微宫以后就是她的府邸了。

太微宫不大,但是连着永嘉寺就不小了。

这几日上京城人头攒动,很多都是为中秋节作准备,赵幼澄养了快两个月,在京中没有任何社交。

她不想加入上京城贵女们的行列中去,新加封的婉淳长公主,会让她成为众矢之的。且等中秋宴后,各府的女眷们一起出来,到时候都会亮眼,她混在其中也不会太突兀。

冬青对宫中的事知道的不多,上次入宫都是赵幼澄领着她,她谨言慎行,深怕给赵幼澄惹祸。赵幼澄见她很紧张,也不好安慰给她压力。

喝了药问冬葵:“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怎么样了?”

冬葵打听不到这些,只说:“附近不远有一家在卖宅子。”

赵幼澄叹气:“还是要去问裴大人。”

又想,哦,还没有恭贺他喜得良缘。

她故意起了心思,吩咐冬青:“去准备礼单,还没有恭贺裴大人喜得良缘,按照礼单给裴家女眷都准备好。”

她随手写了几句。

冬葵看了眼,都是上等的名贵品,金彩提花缎,越州绫,松江锦。

赵幼澄见她看了眼,笑说:“送裴大人多少礼,都不亏。不用心疼。”

冬青想说,你这样不像是诚心送礼。

徐氏因为丈夫升迁回京,最近十分忙碌,又因为裴岘要定亲,正逢长女回娘家来了,午膳就安排在老夫人院子里,她正商量:“蕴玉要定了亲,这两相愿意了,中秋要给刘家准备节礼。到时候让蕴玉去上门拜访刘大人,翁婿两也该聊一聊。”

老夫人也说:“刘大人是做学问的人,国子监祭酒是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来的,父子俩的名声很好。”

正说着,夏守忠进来,说:“外东苑的礼到了,送到内院来了。”

徐氏诧异:“什么礼?怎么送到内院来了?”

等人将东西抬进来,她才明白。

都是江南上等的丝织,徐氏惊讶问:“这是送给蕴玉的?”

“二爷让交给夫人。”

“什么人送的?”

夏守忠:“二爷刚回来,一会儿也过来了。”

裴岘进来的时候,徐氏正和老夫人商量着这些绫罗,花色十分多,将家里的女眷们全都照顾到了。

老夫人见了就问:“这些是谁送来的?”

裴岘想起赵幼澄也无奈,太精明的人,总让人有所提防。

“殿下送来的。”

徐氏:“加封的那位长公主?”

“是。”

老夫人笑说:“若要认真论起来,她是你的小辈。从朝堂论起,她是长公主。缘何送你这样周到的礼?”

他习得了一手梦谭先生的好字,有了师生名声。但世人并不知道。因为梦谭先生是以书画出名,裴岘的一笔字更是极其出众。≥

裴岘知道赵幼澄是故意的,随口说:“当日在通州别院,我让人随杨总领去接的人,安顿在太微宫。中秋节礼,母亲不用担心。”

徐氏赞道:“好周到的心思。”

裴岘看了眼东西,没所谓,心想她又遇上麻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