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太平歌 第2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兄妹两到了白鹭山,五哥去了书院,她领着冬青冬葵上山,明松先生独自住在书院上面的半山腰处,赵幼澄毕竟身份不同,也不和书院里的人结交。

她进了院门见阿吉在院子里看茶炉,见她来了,稀奇问:“殿下来了?”

她看着年幼的阿吉,他只比她小两岁,是先生在山下捡来的。

后来的阿吉一身魁梧,做了公主府的武将。他领命做的最后一件事,便是领公主府的武卫跟随彭懿一起去截杀周聿昭一行人,为五哥报仇。

“先生呢?”

“先生今日去书院讲学了,这几日有客来访。先生的师兄要来了。”

赵幼澄虽是先生的学生,因是女子,并不怎么精学五经六艺,她擅长书画,且造诣不凡,算学也及其优秀,但是对天文历学一窍不通。

她进了先生的书房,环顾一周。

十几年前,她极少来这里,因为她那时候不喜欢姑苏城,她日日想回到上京城。她父王是先太子,她还有弟弟养在皇祖母身边。

可是她十二岁那年皇祖父驾崩,颍川王登基,她都没能等来回京的旨意,她在姑苏城大病一场。

等后来进了上京城,最怀念的却是姑苏城的宁静年少时光。

谢明松进了书房,赵幼澄才惊觉她在这里已经枯坐了近两个时辰。

“殿下来了?”

谢明松进来见她坐在那边出神。

赵幼澄惊觉回神,立刻起身老老实实答:“老师不必这样称我,叫我阿鲤就可。”

她既不是公主,也没什么可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尊荣。

谢明松知道她心气极高,有股尖锐之气,也从不反驳。

师生之间少有心意相通的时候,她毕竟是皇家的女儿,娇气一些,谢明松也理解,并不严加管教她,一切由她的脾气来。

所以她在学业上很疏懒。

赵幼澄自己取出画,递给他:“我前几日整理旧物,翻出这幅画,今日特来送给先生。”

谢明松听的却是她的前半句,整理旧物。

心里叹息,她还盼着回京。等打开画,两眼放光,师傅梦谭先生的《溪行图》居然在她手里。

赵幼澄见先生眉眼舒展开了,才解释说:“这是母妃留给我的东西,我从没打开过。这几日整理旧物,想把父王母妃留给我的旧物整理一番,才发现此画,先生一直在收藏师祖梦谭先生丹青,我就将此画送给先生做生辰礼。还望先生不要嫌弃。”

谢明松有些意外,毕竟这个小弟子十分聪明,只是心思不在学问上。他的老师梦谭先生已经去世。先生的丹青本就难得,这礼物确实送到了他心坎上。

他细看她一眼,却见她眉目舒展开,竟然连面相都有些变了,一时惊愕不已。

赵幼澄见先生惊愕面色不对,试探一声:“先生?”

“过几日,我的师兄路过姑苏城,你现先准备笔墨,你两位师兄不在,你就代替两位师兄,见见你师伯吧。”

明松用这个理由掩饰了自己的失态。

赵幼澄已经不记得,当年师伯是不是来过。但是她当时肯定是没见过,

乖声:“是,学生记下了。”

等她在书院外,五哥已经在等她,见她出来忙问:“先生凶你了吗?”

“没有。”

傅容才说:“母亲今日特意嘱咐,早些归家。”

赵幼澄自上京后,十几年没见姑母了。跟着五哥进门的时候,见门口女婢们宽步徐徐有序,姑母规矩极严格,和她也少有亲近。

她身边本有个嬷嬷,但是来姑苏后病故了,后来身边便只留了冬青、冬葵,独居一院,平日里更是简单,同样也守着规矩,过得很平静。

等进了门,迎面出来的绿绮见她来很惊喜道:“殿下今早还问起小殿下。”

赵幼澄笑了下,问:“姑姑今天在忙什么。”

绿绮笑着说:“一中午就等着小殿下和五少爷回来。”

她进了内殿,见姑母端坐在交椅上,傅容规规矩矩行礼:“见过母亲。”

她也跟着行礼:“见过姑母。”

静义公主是父王的庶妹,驸马傅明奕任州府曹参。嫁到傅家后随驸马搬到了姑苏城。

静义公主面色偏寡,见了独子难得笑起来:“坐吧,绿绮传膳。”

赵幼澄印象里姑姑就是这样,她从前不喜欢姑苏城,也是有姑母性格太冷淡的原因。

后来回京,成婚前姑母告诫她,性情不要太刚强,万事不要太过强求。女儿家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姑母自小母妃早丧,宫中长大吃了很多苦,所以成婚后,自愿随驸马居姑苏城,过得很宁静。

可惜她那时候不懂姑母的意思,在她婚后很多年里,明白姑母的告诫之意,但是太晚了。

作者有话说:

朋友们,我又回来啦!

喜欢的点个收藏,谢谢啦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